三明公务员备考资料

首页 > 公务员 > 备考资料

2021年三明公务员备考每日一练(三十)

公务员考试网 | 2021-03-12 09:26

收藏

  参考给定资料, 以 “ 信与用” 为题, 联系实际, 写一篇文章。 (40 分)

  要求: (1) 自选角度, 立意明确; ( 2) 联系实际, 不拘泥于资料; ( 3) 思路清

  晰, 语言流畅; (4) 总字数 1000-1200 字。

  【范文】

  信与用

  所谓 “ 信”, 就是依附在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 是长时间积累的信任和诚信度。 “ 信” 强调个人自身的道德品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讲的 “ 诚信” “ 可信” “一诺千金” “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就是 “ 信” 的基本表现。 所谓 “ 用”, 就是功用、作用, 那么 “ 信” 之 “ 用” 就是将 “ 信” 应用到社会领域, 通过调整各种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体现出 “ 信” 的功用、 作用。 在社会运行中应该让有 “ 信” 者有 “ 用”, 也要让无 “ 信” 者无 “ 用”。 实现信和用的高度统一, 并能形成完备的信用制度。

  有 “ 信” 者应该有 “ 用”。 为什么这样说? 前已述及, “ 信” 是良好道德品质的体现, 有信者也就意味着有着良好的道德水平。 就一般情况而论, 良好的道德水平对于

  社会运行是有益的, 是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 所以, 从社会管理层面来看应该要大力维护好这种道德品质, 而最好的维护方法就是应该让其有一定价值的体现, 也就是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转化为 “ 用”。 就像材料中提到的小张, 由于小张的信用记录良好, 在租房的过程中不用缴纳两倍于月租的租房押金。 同时自 2018 年 2 月起, 到 E 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时, 只要自己的信用度足够好, 在医疗中心就可以 “ 先诊疗后付费”, 而无需一次次在诊室、 检查室和交费处之间奔波, 大大节省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这些都是有 “ 信” 者有 “ 用” 的基本体现。 同时, 这些 “ 用” 又会激发民众更好地做到 “ 信”。

  反过来说, 也要让无 “ 信” 者无 “ 用”。 一方面, 无 “ 信” 者对于社会秩序会起到巨大的破坏作用。 试想一下: 倘若无 “ 信” 与有 “ 信” 在社会生活、 工作和发展机会是一致的, 还能有多少有 “ 信” 的人和事? 所以应该让无 “ 信” 者无 “ 用”, 不仅无 “ 用” 而且还要让其寸步难行, 只有这样才能倒逼社会全体成员格外重视自己的“信”, 更加注重 “ 信” 的培养。 例如在北京的胡先生由于欠款许久未还, 已经被列入了 “ 老赖” 的名单, 导致自己的信用数据不佳, 被禁止租车这一案例就是让无 “ 信” 者无 “ 用” 的典型做法。 另一方面, 只有让这些借钱不还, 说到不能做到的失信者受到应有的惩罚, 才能让有信者的价值得到鲜明的反衬、 应有的体现, 才能在全社会更好地培育诚信。

  人无信不立, 业无信不兴。 诚信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也是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 让有信者有用, 失信者寸步难行, 不能只是单个社会主体的偶发行为, 应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性的认识, 更应该形成一种制度和规则。 只有当它成为一种普遍的制度和规则的时候才能真正地减少社会交易成本, 提升社会运转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诚信建设,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已提到政府工作重要位置。 为此, 国务院先后发布诚信建设指导意见, 意见将 “ 信” 和 “ 用” 统一在制度和规则建设中, 必将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助力。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