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教师备考资料

首页 > 教师招聘 > 备考资料

2021年三明教师笔试备考每日一练(4)

福建教师考试网 | 2021-01-29 21:19

收藏

  普通心理学:认知过程

  1.教学中,王老师发现有些学生精力不集中,于是突然加重语气、提高声调,学生不由自主被王老师吸引。王老师采用这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学习兴趣

  D.学习动机

  2.警察破案往往是根据偶然在现场发现的证据从而做出假设而进行的,这时所利用的思维形式是( )。

  A.直觉思维

  B.经验思维

  C.分析思维

  D.现象思维

  3.张老师在教学生区分形近字“慢”“漫”“谩”“幔”时,将四个字相同的右半部分用白色粉笔写出,相异的左半部分用彩色粉笔标出,张老师用了知觉的(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4.下列关于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是持久的知觉

  B.观察没有目的

  C.观察只限于视觉

  D.观察不需要计划

  5.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推理的间接性不断增强,并能不断掌握运算法则,把握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这说明小学生思维发展具有( )。

  A.敏捷性

  B.深刻性

  C.灵活性

  D.独创性

  答案解析

  1.B【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类型。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王老师的做法是通过变化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故本题选B。

  2.C【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类型。分析思维是遵循严密的逻辑程序和规律,逐步推导,然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或作出合理的结论的思维。警察破案是一种严密的分析思维。故本题选C。

  3.B【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基本特性。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纷繁多样的,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但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故本题选B。

  4.A【解析】本题考查观察的内涵。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力的发展是建立在感知觉的综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和注意力、思维能力等密切联系。故本题选A。

  5.B【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主要有以下特点: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灵活性等。深刻性是指能深入的思考问题,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想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题干中“推理的间接性不断增强”和“把握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体现出了深刻性。故本题选B。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