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心理健康的教育对象是( )。
A.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B.全体学生
C.低年级学生
D.高年级学生
2.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 )。
A.行为塑造
B.行为训练
C.行为矫正
D.行为强化
3.艾里斯的ABC理论中的是“C”指的是( )。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获得正向的情绪结果
C.事件造成的情绪后果
D.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
4.考试焦虑是最常见的情绪障碍,过度的考试焦虑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下列关于考试焦虑症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可能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B.精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心理焦躁不安是考试焦虑症的部分症状表现
C.放松训练和系统脱敏训练有助于缓解考试焦虑症
D.考试焦虑症形成的最重要原因是学习过度疲劳和睡眠不足
5.小华最近遇到了一些困难,心理辅导老师引导他梳理了错误观念,便形成了正确的认识,解决了问题。小华所接受的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
A.行为分析法
B.合理情绪疗法
C.系统脱敏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答案解析
1.B【解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故本题选B。
2.A【解析】行为塑造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故本题选A。
3.C【解析】艾里斯的ABC理论中A指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指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C指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故本题选C。
4.D【解析】“考试焦虑症”又称“怯场”,指考生面临考试情境时,屡因出现恐惧心理而无法自控,同时伴有各种身心不适症状并最终导致失利的心理疾病。“考试焦虑”实为一种对考试恐惧的反应。考试焦虑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压力过大,准备不充分和调节能力差等。故本题选D。
5.B【解析】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改善认知的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帮助求治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来帮助求治者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结合题干信息,心理辅导老师引导他梳理错误观念,使用的是合理情绪疗法。故本题选B。